跟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兴旺开展,新能源汽车成为浩繁家庭的“新宠”。遵循中邦汽车工业协会揭晓的数据,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延长35.5%,墟市占领率达40.9%。与此同时,闭连办事胶葛也随之攀升,少许消费者从售前到购置后珍视的话题包含:车身质地是否有硬伤、车机缘不会卡顿失灵、充电体例是否容易展示阻滞、续航里程是否缩水、商家的准许是否能兑现、价钱改观是否会激发争议、售后办事有没有做到位等。
北京朝阳区某写字楼地下车库,车主陈先生摸着宗旨盘上的新车标,语气心酸:“3个月前才提的车,此刻曾经出了升级版,续航众了100公里,价钱还低廉2万元。”他翻出购车时与贩卖职员的闲谈记实,对方曾确保该车型“半年内不会迭代”。此刻,这辆行驶不够5000公里的车,二手估值已跌破购入价的50%。
记者采访挖掘,局部新能源车主碰到购车后短期内大幅贬价、新款上市导致车辆贬值等情状,贩卖职员未了了示知短期内将推出升级版本,权利受损后品牌商也未对车主供给抵偿或升级计划,让他们的内心很欠好受。
再有少许新能源车主吐槽,本身碰到了付费背后的“权力逛戏”——购置的新能源车功用缩水。
正在浙江杭州做圭外员的方先生告诉记者,他的车机屏幕曾屡次弹出一条提示——“宗旨盘加热功用需付费订阅”。这辆标榜“全功用预埋硬件”的新能源车,正在购车时准许“您买车时看到的功用后续免费开通”,此刻却成了“付费特权”。方先生厥后盘问挖掘,购车合同条件中写着“局部功用能够需另行开通”,“这懂得即是文字逛戏”。
正在湖南高新讼师工作所讼师吴茜看来,受价钱战、“新旧款迭代胶葛”等影响,局部新能源车主反应刚提新车不久,车企就推出新款车型“背刺老车主”,此举侵占了消费者的知情权,形成必定的经济吃亏。
12315平台数据显示,2024年共吸收新能源汽车软件题目投诉举报3.5万件,占新能源汽车投诉举报总量的22.4%。消费者反应的紧要题目为智能辅助体例失灵、中控黑屏、未经消费者订定片面“锁电”、窜改或拒绝供给汽车数据、虚伪或“超前”传播具有长途智能泊车或主动驾驶功用等。
众名受访的新能源车主说,少许新能源车企正在营销战术上各显法术,为吸引眼球夸张智能驾驶功用等局面数睹不鲜,导致本身的现实体验与心情预期存正在明显落差。
有业内人士指出,借使车企太甚传播智能驾驶的功用,容易让消费者耗损应有的警备,形成交通变乱危险的上升,危及消费者人命平和。
上海车主郑先生的新能源车前不久电池续航骤降30%,假使购车合同解释“电池强健度低于70%免费更调”,但车企检测陈诉称“电池平常衰减,未达更调圭表”。更令他义愤的是,他挖掘检测摆设竟由车企供给,“既是运发动又当评判员,平正性何正在?”
记者正在某社交平台检索挖掘,有不少“购置新能源车的避坑帖”,此中不少网友提到本身买的新能源车车企曾经倒闭了,售后保证无门。
“新能源汽车属于再造事物,零部件供应链并不屈稳,分歧厂商之间的规格也不团结,独立的第三方售后办事搜集也不完竣。一朝汽车厂商倒闭,车主念修车都买不到零部件。”吴茜说,另外,新能源汽车中有不少都搭载智能操作体例和智能驾驶体例,厂商一朝休止运营,后台无人保护、升级,旗下车型能够直接形成“板砖”。 据法治日报